2013-11-30

你愛的人用一句話就能毀滅你

標題這句話應該是我到死都會相信的一句話,第一次看到是在莎岡傳記電影的預告片,確切她有沒有寫過這句話我並不清楚。當然以她那靈巧的聰慧,寫出這樣的句子我也毫不意外。

該怎麼說呢、最近某個我很關心的議題,在聽見重視的人提出我最痛恨的想法時,那種感覺真的無異被狠狠一鞭抽在臉頰上。

那些仇恨這些日子看得非常多了,但全都比不上重視的人的一句那麼痛。因為那些和我無關而站在反邊的人我大可以恣意抨擊、批判他們,甚至對他們自我矛盾又猶如從化石層挖出的說詞從心底感到滑稽可笑,但愛的人不行,我像以往一樣找了許多話安撫自己,要自己寬心,但是晚上臨睡時又火辣辣地痛了起來。

並不是覺得驚訝、是早就知道對方的觀點了,但聽見時還是非常痛。那是被背叛的感覺。背叛的前提就是,你本來對這人存有信任和尊敬。所以背叛才這麼讓人痛苦。

更讓我痛苦的是接著我想起了,如果我這個在粗暴的一刀切下去時能還能留在「非少數」這邊的人聽到都這麼痛,那我深愛的朋友們在面對家人的惡意時,又是如何加倍地難受。

八股的教條很喜歡說家是給人支撐、是避風港。但很多家不是這樣,很多父母事實上在虐待他們的小孩而不自知,很多小孩痛恨他們的長輩,也很多家人以為彼此相愛,但卻忽略他們對彼此所知甚少。

然而抽象地講到家時,我們又拿起了餅乾模子,壓出來後,那些邊邊角角碎裂的都被當作特例、當作非「正常」的家,卻沒有想到,壓出來的那一個一個才是真實存在的家,餅乾模子畢竟只是模子,不能吃的。

《安娜.卡列尼那》為人熟知的開頭語「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讀完小說後深感幸福真難,那個標準就像一條細線,稍微踩出去一點,就不及格了。而我,無論如何都覺得是那條線不好,人生如此複雜不斷變化,到底怎麼費盡力氣去照著那條線走呢。


繼續閱讀

2013-10-05

來紀錄一下

近期去的一些餐廳或咖啡廳,老實說我現在真是懶得寫食記,

但有些還是讓我忍不住拿起了手機拍照,翻翻照片覺得給予我愉快感覺的餐廳還是該來紀錄一下!


Peekaboo Coffee

在捷運忠孝復興站附近。超喜歡他的木頭桌,去的時候剛開幕不久,完全是個新桌子的感覺令人要克制在上面用鉛筆塗鴉的衝動。主要賣飲品,不適合需要填肚子的場合。店內歡迎攝影。

我點的這杯品名是什麼已經忘了,是有點像奶蓋茶的飲料,相當好喝。我在那過癮地寫了一兩個小時日記,店員們非常親切貼心,感覺很用心經營的店。




Gabee

在中山國中站附近。鬆餅跟飲料都超美味的一間,他家的可可真是我喝過最好喝的了,巧克力味相當強烈,香氣十足,口感醇厚,而且鮮奶油也調得非常好吃。鬆餅偏脆但不乾硬,個人覺得口感恰到好處。

不過那天因為是和幾個很失控的朋友一起聚餐,屢次被提醒注意音量。另外水杯需要自助,但反正也不收服務費。




18plus

算是路過進去的一間,在善導寺站附近。我太喜歡Keep Calm And xxx這梗了,就進去喝茶寫日記,從頭到尾店裡只有我一人。除了飲料以外賣甜鹹派,整間店充斥烘培的香氣非常誘人。

不過我點的玫瑰花茶很空虛,雖然花茶普遍是個空虛的東西……




Quattro Pizza

在松江南京站附近。Pizza很好吃~~草莓pizza要預約,是甜點的概念,非常特別。那天和朋友去點了很多pizza,會想要再去的店。況且老闆人真是太好了,最後還招待我們法國餐後酒(我拼不出那個名字),40%的烈酒完全不會嗆,喝下去後很舒服地在喉頭發散開,如同老闆所說的是優雅的東西。

生菜沙拉也非常好吃,除了會覆蓋大量毛茸茸的起司絲以外,菜本身的鮮度和調味都很棒!飲料就比較普通了,但既然是隨餐附贈也不好挑剔。

另外這間餐廳有電視,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餐廳放電視就是了。去的那天一直播廚師實境節目w

繼續閱讀

2013-09-21

愛.慕 Amour


昨天和阿悠看了這部片(承蒙阿嘎相讓票券…),已經好久沒有想寫寫電影心得的感覺了。一樣含劇透,但不打算簡述劇情了,挑我想寫的部份寫。

這部片敘述一對老夫妻人生的最後旅程,如此平淡又如此優美,並且如此悲傷。在看的時候不斷想起藝術的工作應是讓人重新看見「真實」,我覺得這部片便是做到了這一點,電影既是人工產物卻又再現了真實,同時還引導觀眾看見導演所想讓人看見的,不可謂不高明。

這部電影在情節上沒有任何驚奇,就連結局都被提前到第一幕展現,唯一尚稱得上謎題的大概只有老先生所去何方。就連展現手法也是極其樸素:全為日常風景,場景甚至幾乎沒有離開過老夫妻所生活的房間。然而這部片的力道卻一點都不微弱,到了最後意料之中的情節推展時我依然忍不住鼻酸。

然後我想:死不就是這樣的嗎?大家都知道它將會到來,在某些時候也能知道它將如何到來,但當它真的降臨時我們依然如此脆弱,無法不感到悲傷。

電影與其說敘述,不如說它像碰巧錄下了這對老夫妻的生活一般平實,但每個環節的安排卻又極其精巧,同時又適當地切換了角度(如夢境)使故事更加深入。所有的鏡頭及對白都樸素得會在你我日常中發生,正因此充滿真實感及力量。即便沒有多餘的描述,也能清楚接收到劇中人物的情緒,因為我們都能輕易地將自己置身其中。

一開始老夫妻去聽演奏會時的鏡頭所取的並非舞台上的演奏者,而是舞台下的聽眾,這個不算短的鏡頭莫名給了我巨大的不安感。我想那是因為這一幕突然讓我意識到,電影的主題不在「舞台之上的表演」,而是「舞台之下的我們(的人生)」。

最喜歡的部份還是在老先生於信件中提到,鴿子二次飛到屋內,他抓住了牠,原來這一點也不難,但他最後還是放走了牠。

鴿子飛來過兩次,他的妻子也中風過兩次。第一次他趕走鴿子,第二次他抓住鴿子後輕柔撫摸,然後放手。他發現其實堅持下去一點也不難(雖然我想觀眾看著他抓鴿子的過程,也不會認為那很輕鬆),但他最後還是放手了。

而電影的最後他與妻子一同離去,就像他們有過的許多個早晨那樣。

忘不了的是片中數次出現丈夫扶著妻子,拖動不便的腳挪動位置,那個模樣有些辛苦,有些笨拙,但我總覺得,那看起來就像兩個人一起跳著一支慢慢的雙人舞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