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1

2011

可以說變化不大但依然悄悄進行的一年。

成就低的一年。

有點衰退的一年。


▶今年所看的對我重要的作品
文字:
1.複眼人
2.邱妙津日記

漫畫:
晚安,布布

電影:
1.最後的美麗
2.賽德克.巴萊
3.羅馬慾樂園

今天和俄文班聚了,想想接下來或許每次聚大家都會一階一階地跳動改變著,真是有趣。

年末為了誠品卡續卡,短時間又買了兩本書(之前買的都還沒讀完呢)。今天開始讀《卡繆札記》,札記類的東西很值得讀,尤其如果是出於有著你所欣賞的思考的作家,可以看到很細微的思考和寶石碎片般的文句。可以教你怎麼去思考。

先前翻大一大二寫的日記,必須說那些東西沒有達到日記應該有的價值。如果只是隨便寫出一些膚淺、觸不到自身思想的句子,那還不如不要寫。讀那些充其量只能知道當時自己的「外在活動」,可是如果沒有記載下當時的「心理活動」,那麼回頭來看只會覺得當時的自己根本是一具沒在思考的肉質機械。我想我那時不可能真的沒在思考些什麼,但是既然沒有寫下來,那也就灰飛煙滅了。

看了去年寫的展望,沒達成的很多。有些是出於自己的無能,有些則是因為想法的改變。我依然只能慢慢慢慢地走下去,一邊找路一邊走下去。

繼續閱讀

2011-12-30

得閒炒飯

酷兒專題研究課上看的電影,其實我想看這片一陣子了,總算有機會看。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除了它做了各種各樣的翻轉、顛覆以外,我特別喜歡這部片拍得如此自然與日常。這部電影的主角兩人皆是都會女性,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交際圈,而她們的許多想法也迥異於一般文本常見的「女性」。Macy自認為雙性戀,帶著幽默說自己想直就直、想彎就彎,「我最近彎得有點累了,讓我直一下吧」。而Anita外表很符合一般對女性的想像,也習於與男性發生關係,然而她與Macy也在學生時代熱戀過。她們的再次相會肇因於孕婦諮詢場合,兩人都意外地懷了孩子,卻在此時重新與對方交往。整個故事由她們兩個以及Macy前女友與其現任伴侶、加上孩子生父總共六人所交織而成。

相較於Macy與Anita散發出的自信感,讓他倆懷孕的Mike與Robert在面對懷孕這件事顯得有些窩囊又一廂情願,比方說Mike一股腦地說自己要負責,然而Anita根本不期望他負什麼責任--相反地她期待的是Macy的承諾。電影中的幾個女人都多次強調了「即使肚子裡的孩子是你的種,也與你沒有任何關係」,Macy前女友惠惠更直接說了Robert不過是個「捐精者」。她們非常鮮明地表現出了對身體的自主性,不管這個孩子生或不生、為何而生,都不該是這兩個僅僅有過一夜的男人所能干涉的。她們擺脫了「子器」這樣的束縛。

然而除了女主角們,Mike與Robert其實也展現了難得的氣度,即使一開使他們順著一般的框架試著來處理這件事(或許可以說,父權社會加諸在男性上的枷鎖有時更為沉重、難以跳脫),但在發現這兩個女人的邏輯並非他們所想像的那樣後,也坦然接受並尊重了Macy與Anita的選擇、並支持他們,成為他們的朋友。這部片最後是呈現出一個奇異的家庭:四個媽媽、兩個爸爸、兩個孩子,並「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雖然正如之後討論有同學所提到的,這部片其實略過了許多可能的陰暗面不去碰觸,而展現出了一個很理想、很童話式的結局,但是這部片就是想試著去展現不同的可能性、打破一般夫妻組成家庭的刻板印象,就像異性戀家庭常被頌揚得各種美好,這部片揭示的是一個「非傳統的家庭是否也可能這麼美好」的討論。

這部片拍得極其流暢,並且非常幽默,又洋溢著都會生活的氣氛,恰到好處地點出了許多其實有些嚴肅的議題,然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部片中流動的性向、關係與情感,沒有一個死死的標準來釘住人,人們可以做出各種選擇,並且不管怎樣的選擇都很好。

繼續閱讀

2011-12-13

照理說要來發個遊記……

不過其實這次最大收穫根本就是連看了五話的Fate/Zero跟打了小說大綱XDDDD

稍微介紹一下這次住的民宿好了,其實我跟仰觀差不多是訂了民宿就覺得行程完備(好吧可能只有我啦(′‧ω‧‵))。

阿慢民宿:http://aman908273.pixnet.net/blog

我們訂的是302,我很喜歡這間民宿的裝潢,但是……回來整理照片才發現幾乎沒有拍到,我揪竟是去幹嘛的呢?



喜歡這個排一排的小燭台。



沙發XDDD



屋內擺了一些小盆栽,讓整個以黑白為主的裝潢顯得不那麼冷冰冰。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房間的衛浴沒有門XDDD 洗澡間是有乾濕分離的拉門,但是整間衛浴跟房間連結的部份是沒有的。

房間整體來說真的非常舒適,無論是沙發床舖或是整個氣氛,當然還有我很在意的乾淨漂亮的衛浴空間。而且簡直週到得讓人驚訝,尤其連筆電架跟滑鼠墊都有準備。房間內也備有暖氣與空調。

我真的完全忘記要拍整個房間,全是角落近照……真的想看房間長怎樣的請等仰觀寫網誌吧(つω⊂)

民宿主人小朱人很好唷,來車站接我們,還送我們去和仰觀朋友會合的地方,非常親切。離開時還問我們是否住得不好,因為看起來不怎麼高興,不過我們只是睡晚了面癱而已(?)

第一天晚上和仰觀的同學阿莫一起吃晚餐,吃鵝肉先生。魚卵沙拉很好吃,鵝肉也不錯=w=

吃完飯就逛了一圈花蓮市區金三角。公正街包子有個很可愛的男店員XDDDDDDD

其實逛完後我們就窩去民宿了,一開始網路連不上結果就開始看我之前載好的Fate/Zero……超歡樂的!尤其是自備背景的金閃閃跟出場就是來當受的槍哥,以及歡樂王與女主角韋伯,不過我們的心都被穿西裝的Saber偷走了TwT

然後還莫名其妙看了一集銀魂……到底來幹嘛的啦XDDDDDDDDDD

其實還滿晚睡的,除了動畫我還有看仰觀借我的陰陽不忌,超可愛的作品。

第二天我們最主要的行程就只有吃飯跟買名產(靠),去似乎很有名的王記茶鋪吃了一頓很飽很久的午餐。老實說食物的照片我還拍得比較多……

店裡的生意很好,剛到時還要等位子,不過沒有等很久。來外帶的人也很多。其實我對於要自己拿著單子去櫃台點菜還要先結帳這點不是很滿意,不過店裡真的很忙的樣子。



等候區放的炭火茶壺。頗有意思。



我點的蔥辣米血。老實說是因為看到前一桌還沒收走的餐裡有這個,就很想吃。我覺得頗好吃,印象深刻,不過我本來就很愛吃米血。




我跟仰觀都點了牛奶乳酪鍋。鍋底非常好吃,濃濃奶香,可是因為快要吃不下所以沒什麼喝湯QQ 事實上白飯我也沒有吃完,份量不算少。這個鍋底煮高麗菜特別好吃,豬肉片倒是還好。



因為這間是「茶鋪」,理所當然有非常多種類的茶。我點的是玄米奶茶,很好喝,尤其上面放的酥脆玄米和奶茶配一起真棒。



因為有送茶券,加上我們坐很久,於是我又點了杯奶酪綠茶。其實就是現在流行的綠蓋茶/奶蓋茶,上面的抹茶粉苦苦的。



杯子的線條很有趣XD



有戶外的座位。有用來騙小孩的鯉魚池,仔細想想會願意跟店家買飼料餵他們的魚真是一種神秘的心態,不過當然我也餵過。

然後就差不多搭車回去了,這次我沒有買土產,雖然對曾記的黑糖麻糬非常心動。雖然這次來好像真的是來住民宿的,不過偶一為之也不錯啦。

繼續閱讀

2011-12-05

小公館Cafe

其實並不是第一次去,不過這次有帶相機於是就來拍幾張寫個食記。

雖說我的食記都不太有參考價值……嘛,當作給自己的紀錄吧XD

這家店位於藍家割包的樓上,似乎是今年五月才開幕的。當時在網路上看過別人的食記就決定來此一試,上次宵夜的經驗不錯,所以之後又來這裡吃正餐。


我滿喜歡這間店的裝潢風格,有小酒館的感覺。事實上它也供應進口啤酒,種類非常多,密密麻麻寫滿了菜單兩面。我們今天坐的位置離窗滿近的,不過是在角落,感覺有些隱密,中午光透進來感覺不錯,即使窗外有些雜亂,這大概是座落在藍家割包樓上不可避免的命運XD



牆上貼滿了各種懷舊且具有普普風格的廣告及海報,跟墨綠的牆搭起來相當有趣。吧台掛滿杯子和酒瓶,同時店內有投影機,晚上似乎會播放電影。



座位旁的小櫃擺放了一些酒瓶。



不可不提此店的手繪菜單,實在是太可愛了。上回點他們的鮮奶油蜂蜜鬆餅,規規矩矩,今天的目標是他們的義大利麵。



鏘鏘~跟仰觀點一樣的,雞……香料……什麼來著的義大利麵(喂)。雞肉相當好吃!鮮嫩多汁,我很喜歡,麵本身也好吃。


然後其實我很喜歡他們套餐可選果汁作為飲料這一點,今天點的依然是柳橙汁,不酸不苦,非常喜歡。另外也可選擇葡萄柚汁、綠茶等等,據說葡萄柚汁也挺好喝的。



水杯,可愛的黑白兩色馬克杯。


這次去人並不多,這點相當投我喜好。公館不錯的店其實不少,但是好店通常假日及晚上會擠滿人,雖然這對店家來說是好事,但對於想要安靜偷閒的人來說倒是有些無奈。如果這間店總是這麼安安靜靜的話,我或許會想要來這裡渡過我的下午。

繼續閱讀

2011-12-01

牽阮的手


這部片系上老師大力地鼓勵學生去看,看了之後我也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

電影中有句話我印象深刻:「人來到這個世上就是要為真理受苦的」。而片中的田爸爸的確註定了就要這樣受苦,他女兒說的,他就是沒辦法對別人遭受迫害視而不見。

這部紀錄片當然和政治有關,因為田爸爸田媽媽一輩子都在努力爭取台灣人民的自由和權利。這片看在某方支持者眼中可能很刺目,但就像蔡女神說的,不管立場是藍是綠,我們都應該試著了解台灣的歷史。

田媽媽說了,二二八不只是那一年,那一天所發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接下來政府一連串的行動。二二八和現在的年輕人無關嗎?如果年輕人覺得台灣的政治社會現狀和自己無關,那麼就無關罷。歷史連結著現在,以及未來,沒有歷史的人沒有當下,當然也沒有未來,如果對於現狀有一絲絲在意,那麼就不能不從歷史開始著手。

這部片是很熾熱的,不僅是田爸對理想近乎偏執的堅持、覺悟,以及田媽的熱情和直率,還有貫串全片的,他們兩人之間近乎神話的愛情。這部片雖然提了很多政治和運動,但是他們之間白頭到老的情感更是不可忽視的主題。真的是牽手一輩子,無怨無尤,《家後》這首歌用在裡面再深刻貼切不過。

看這部片很容易流淚,因為會被片中人物那赤裸流露的真情,以及以生命奮鬥的精神感動。片終後,感觸良多。

繼續閱讀

甜食

今天發現的壞消息是怡客咖啡沒有蛋糕套餐了。至少沒有附八十元的飲料,我沒看菜單就照往常的習慣去點了。


掙扎了一下決定嘗試新口味,巧克力百香果什麼的。沒有特別喜歡,巧克力蛋糕夾百香果醬,甜得不過癮也酸得不夠味。上面漂亮的橘色巧克力葉子也不太有百香果的味道。





冰可可。私以為不夠冰,我本來想喝很冰很冰的。




今天下午的怡客難得人不多,我所在的隔間只有我一人,只是外面有不知什麼來頭的聚會,坐了了密密麻麻幾個併桌。總覺得那樣浪一般的大笑聲不太適合咖啡廳,但應該也就只是我個人神經過敏而已。最近越來越受不得吵。




查完單字後寫日記。今天寫了很多,值得高興。




晚上拿了團購的艾媽咪派,藍莓起司與蘋果口味。吃了蘋果的,好好吃,蘋果派真是個好東西。我喜歡艾媽咪派的派底。


覺得自己一邊無所事事,卻又感到疲累。我缺乏的或許是勞動,以契訶夫的觀點,我正在過一種不純潔的人生。

繼續閱讀

2011-11-24

Hot Toys年度展2011


今天跑去看這個展,只到週末了呀~~

其實我對這種模型類的東西不算熟,可是有興趣。今天去的感想是還滿值得一去的,有不少驚人的東西呀XD

照片太多了,想全部看的人請戳相簿→

拍了一百多張......雖然照片有點渣,因為隔著壓克力板都會有倒影QQ

下面就放幾個自己喜歡的模型照片。


展覽裡黑暗騎士版本的Batman與Joker很多~這是最大的一座,整個場景都非常完整,沒有辦法全部拍進去。

其實這次展覽因為最近Marvel漫畫改拍的電影非常多,展覽裡有不少都是依照電影的造型與演員去製作的超級英雄模型。尤其鋼鐵人相當地多,也許是因為Hot Toys之前有辦過鋼鐵人展。


這個叫做Michael Hazard,很有趣,一大堆Thriller裡的殭屍Micheal。


被Michael包圍了!


很喜歡這個,因為甜甜圈上的小勞伯道尼那一邊吃甜甜圈、一邊把墨鏡拉下來的猶如在海邊渡假的德性給整個場景一種反差的幽默。害我又想去看鋼鐵人電影了orz


之前看過有人討論這種微微出汗的效果,真的是讓模型更加生動擬真的一個技巧,超帥。




超喜歡這座瘋狂理髮師模型的噢噢噢~~電影裡那種蠟白的膚色整個表現得很棒。


有展出了黑暗騎士裡Joker的好幾個服裝版本,獨獨沒有護士裝……


然後還有好幾個經典造型的Michael!這個是Billy Jean


Thriller當然也不能少。


Bad專輯造型。另外還有一個Beat It的。


傑克船長的也很多XDDD各種版本都有。


最後以蝙蝠燈收尾,新電影快來啊~~~!!旁邊還有美國隊長的盾跟蜘蛛人以及索爾的大型擺飾,不過沒有拍。

其實有很多我都沒有拍,主要是因為角色跟作品不熟。不過這個展看得讓人熱血沸騰起來!好喜歡這樣的藝術啊(艸),用精湛的技巧去重現場景使其凝結、得以收藏,真的很棒。

要離開的路上順便去了也在信義新天地展的台灣工藝展,只能說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不過都很令人驚嘆。主要還是推Hot Toys展啦!明年也有的話會再去吧XDDD

繼續閱讀

2011-11-19

@Rebirth



今天決定到Rebirth吃(已經是下午茶時段的)午餐有幾個原因:

1.很想吃魚,尤其想吃艾兒兩天前點的那道

2.前一天過得太亂七八糟,今天總得吃點好的

3.生理期下雨天睡太晚等等爛事全攪來了,吃東西以洩忿(?)

值得高興的是上餐前我寫了日記。驚駭地發現十一月以來我第一次寫日記,對我而言這意味著生活的崩解。我曾以為我的生活不可能再崩解了,就像瓦礫堆不會倒塌,但顯然我錯了。

不提那些,其實週四晚上來過後我對這間店有些念念不忘。擁有四隻貓的Rebirth應該是公館這附近有最多貓的餐廳了。貓咪有幾隻很親人,不過今天來牠們幾乎都在睡覺。


貓兒睡在書櫃中,這個點子真是太愜意美好了。


這張桌子拍起來倒是比現場看起來有氣氛?


今天點的羅勒青醬魚排。羅勒真是太棒了,魚也很好吃。住在外面很少吃魚,大概是心理上覺得不鮮,再加上外面賣的魚多是炸的,而我一直覺得不鮮的魚才得用炸的來料理。不過事實上這道也是炸的就是(笑)。

雨天唯一適合做的事就是坐在咖啡廳內寫東西。

那麼台北應該整個冬天都要放假。

繼續閱讀

2011-11-09

那我懂你意思了-我打工的咖啡廳



他總是每天牽著狗到這家咖啡廳
靜靜看著書 炫耀他的狗有多美麗

她總是和不同男人約在這家咖啡廳
打扮的亮麗 訴說著她滄桑的過去

他們笑著討論彼此曾經受過的傷
在這短暫的時間裡他們不覺得痛吧

就像飛蛾在黑暗中跟隨光芒
就像毛蟲在找能結繭的樹
就像貓在垃圾堆中找食物
就像他不能停止面對孤獨

我知道這一切最後都會過去
我知道總有一天都會結束
我知道我會不可避免的忘記
只希望我能永遠不會失去

他上班前會順路買杯不加糖的咖啡
強迫自己面對每天工作的忙碌

她買了黑咖啡坐下翻開考試的書
皺著眉試圖要了解難懂的題目

他們努力的想著應該要前進的方向
在這短暫的時間裡他們也許有解答

就像飛蛾在黑暗中跟隨光芒
就像毛蟲在找能結繭的樹
就像貓在垃圾堆中找食物
就像他不能停止面對孤獨

我知道這一切最後都會過去
我知道總有一天都會結束
我知道我會不可避免的忘記
只希望我能永遠不會失去

我把希望寄託在這首歌裡
雖然它只擁有平凡的旋律
我仍然用力的用力吶喊著
吶喊這些小小平凡的心情

我知道這一切最後都會過去
我知道總有一天都會結束
我知道我會不可避免的忘記
只希望我能永遠不會失去

失去你


+++

大概是這樂團僅次《什麼都沒有了》我最喜歡的一首歌。不過我覺得現場錄音比網站上的Demo有感染力多了耶。

第一次聽的時候莫名聽得很想哭,大概是因為「我知道這一切最後都會過去」那一段吧。

很多道理就算知道卻也沒辦法完全體認,明明知道總有一天都會結束,甚至可能連記憶都無法留下,可是卻還是拼命想造成一點痕跡。囤積很多東西,試著寫下很多想法,紀錄下心情,實在是很看不開。

永遠太遠了。就是因為生命有限,才更渴望永恆。

繼續閱讀

2011-11-08

又讀孽子,以及遲遲未完的邱妙津日記

上週把孽子重新讀完了一次。國中時買的書了,書頁泛黃側邊污跡斑斑,但我記得這本書可能比每一本書都詳細。

重讀本來是想試試會不會有完全不同的角度,但是並非如此,頂多是深了點。是因為我成長不多抑或是這本書已經猶如我血肉一般?

有件事情倒是看清了,書裡的每個角色都偏執地逐著什麼,追逐、抓取、失去,不斷輪迴,猶如詛咒一般無法中斷的執念。

阿青一直都是逐著弟娃的啊--如同龍子逐著阿鳳。小玉逐著父親、吳敏逐著歸處、老鼠逐著自己的東西。追逐的目標和原因都不盡相同、卻都是那樣瘋狂地死心眼地逐著。可是他們畢竟是追著海市蜃樓,跑近一些就溜得遠一些。

還有那永不安分的靈魂,血裡帶來的逃跑的慾望。於是他們犯賤,即便有人掏出了心供養,刺破了肉也要逃開,因為那不是他們要追求的東西麼。

而小說的美麗之處就將這些悲哀和宿命研作了金粉,在暗夜閃閃發亮。



而邱妙津,她是那樣試著用力地精彩地活,想辦法在人生中找到一站一站的歇息處,卻又被靈魂核心的躁動不安逼著打亂生活。

或許就是,「我們所求太多,超過生活所有」。因此面對生活永遠無法滿足,在討著根本不存在的某樣東西。

繼續閱讀

2011-10-26

該出櫃了

立報-異性戀,該你出櫃了! By 林瑋豐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2044

我覺得這篇說得好好。公開聲援同志有沒有壓力?有,因為在台灣這個奇怪的地方,你聲援同志就會被理所當然懷疑是同性戀者(頂多進步一點的傢伙還知道有雙性戀的存在,而跨跟直同志概念對某些人來說實在太遙遠了),就像他們覺得在乎女權的都是女人。當一個異性戀者表明自己支持同志時,他可能會面臨狐疑的眼光,想開口表明自己是異性戀卻又疑惑自己為什麼要這樣「澄清」。那麼被認為是同性戀者不好嗎,這個問題應該就要回到社會對同性戀者好不好身上了。

前些陣子戰真愛聯盟時,我在8A板看到有人跳出來,拒絕讓真愛聯盟、走出埃及這類的反同恐同團體代表基督徒。直同志該大聲表明自己的立場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什麼要讓那些得意地宣揚自己歧視的人代言異性戀?當我在同志相關看板看到有人說討厭異性戀時感到相當火大,那一樣是一種歧視,為什麼我們要放任對同志不友善的言論,因而讓同志開始歧視異性戀?而且直同志身份的確不表明就幾乎沒有意義,因為一狗票對同性戀不支持的人也願意「寬厚」地對待身邊的同志,只不過是,嘿嘿,「把你們當人看」而已。

就像文章裡所說的,和同志相比,直同志出櫃的壓力小那麼多,那麼又為什麼不試著多做一些?台灣大多數的同志名人都很少參與運動,我個人並不會想特別責難,因為參與運動是走在一個比較暴露且尖銳的陣線上的,你並不是關在家裏安分過自己的生活,而是出來向這個異性戀霸權的社會要些什麼,即使那是你本來就該有的,依然會惹惱許多人。可是正因為我處在一個相對受尊重的角落,我因異性戀身份受有利益,更覺得得表明些什麼,雖然參加遊行只是盡了很棉薄很棉薄的力量,但我覺得這是我至少能做的。

這學期的酷兒專題報告主題是自我再現,我從很久以前就在思考關於同志這個議題我的立場到底是如何又是何時產生的,但是一直找不到結論。現在的話,我可以清楚地說因為我有許多重視的朋友是同志,當我看見歧視的言論時我很切身地感覺到那些言論在傷害我珍愛的人,所以無可抑制地要去反對,就是這樣而已。

所以、10/29的遊行,一起來吧!

繼續閱讀

2011-10-20

每個禮拜三我有很多的課,從早到晚。但是都不是系上的課,因此並沒有週二來得使我發瘋。

有些難得地,今天覺得很好。即使一早就忘了小考而考得一塌糊塗。

或許是因為上了現代舞課,有一點點尋回音樂敲打靈魂的感覺。或許是因為中午寫了半封信,稍稍裝模作樣而得意一下。或許是因為下午的通識課講者很溫和可親。或許是因為手邊的言小有個很可愛的男主角。或許是因為空堂時間好好地過癮地寫了已經淪為週記的日記。或許是因為晚上讀暴風雪時感受到普希金那微酸的幽默。或許是因此找回一點熱忱。

雖然晚上回到宿舍後偷偷婊了很多人,就像是將自己的不滿遷怒那樣。雖然頭痛得很。雖然俄文作文寫得綁手綁腳。雖然又拖過了該上床的時間。雖然再一次發現自己對小弗藍基米爾的噪音忍受度變得有多低。

但總體而言,還是很好。

曾經我非常仰賴我的日記,每天每天都試圖捉了心裡最私密的活動寫進去,用以檢視自己。其實到現在還是,只是沒有辦法每天寫,所以如果某天不受打擾地靜下來好好寫了日記,就會有那天已經完成什麼的感覺。

即使日記裡滿佈焦慮和掙扎的痕跡也一樣。

越來越常發現自己在日記裡反覆寫了同樣的東西,尤其寫日記頻率減低的現在,常常忘記上次寫了什麼,回去翻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在想著同樣的事。

如果每一篇日記,我所假託的日記收信者都確實收到了,他大概會覺得這傢伙反反覆覆說著同一件事,失憶症一般。

(其實從看過《明日的記憶》後,我就非常懷疑某件事……)

不過還是有點斬獲的。最近我明白了一件事,我所一直渴望一直想要的,無非就是一點點創造出美的能力。

這個發現解釋了很多事情。很多很多,多到我不明白我怎麼會現在才體悟。

於是就像恢復食慾一樣,恢復了求知慾,恢復了閱讀的慾望。

雖然依然沒有辦法對未來下關鍵的決定。請原諒我。請給我一點時間。雖然我已經要求過很多的時間。

繼續閱讀

2011-10-10

複眼人



作者:吳明益


因為在aNobii上看見別人摘錄的字句,寫得那樣簡潔而美,於是跟仰觀借了這本小說來看。我是第一次接觸這位作家的作品,但這本書從第一章開始就讀得非常著迷,文字的運用是我深深喜歡的那種。在讀這本之前我讀了簡媜的《夢遊書》,雖然時常為簡媜蝶般靈巧美麗的文字驚艷,但有時也為過於飄渺的想像而感造作。然而《複眼人》的文字平實簡潔,卻又蘊含非常豐富的情感,我讀著幾經要流下淚來。普希金曾說小說勝過詩的地方在於它是生活的再現,《複眼人》就給我這種感覺,裡面呈現了許多角色的人生,有的說得多有些提得淺,但卻都那麼動人,並以一種略帶哀戚的姿態。

裡面的每個角色,事實上都很平凡唷。無論阿莉思、達赫、哈凡,有著與他們相似經驗的人,在台灣比比皆是吧。可是再平淡無奇的人生都有屬於他們的悲哀,小說動人的地方就在於恰到好處地寫出了他們生命中不願輕易被碰觸的那塊回憶。在所有角色中,我最喜歡達赫,最喜歡他關於小米的那段回憶。他的故事平凡得連續劇都不會拿來用啊(雖然台灣連續劇一直在混淆誇張跟老梗就是了),可是我還是讀得很想哭,就是因為故事平凡得每天都在上演,更覺得真實切身。

而這本書聚集了每個角色的故事,又讓這些故事組起一條主線,毫不駁雜。而看似不相關的故事,又遙遙地互相呼應,就像是一體的脈動。我讀這本書時,感受到那對山與海(組成台灣的兩大元素)的深深眷戀。對海的眷戀由瓦憂瓦憂人帶出,對山的眷戀則在達赫身上顯現,相反地,阿莉思與哈凡則是對兩者的失根,就像現在大多數的台灣人一樣。但或許只是忘記了,而不是真正失去,被山和海餵養長大的東西永遠不可能完全脫離它們。這書那樣細微地呈現了環境與人,以及人與人的關係,人是孑然卻又以絲相連的。這本書居然能夠觸到這麼多東西,是我覺得非常喜歡的地方,就像一窗一窗的複眼反射出不同影像。

讀完這本書心情並不輕鬆,用那樣的方法敘寫環境的議題,有一種無力的擔憂,真實得讓人難以承受。我覺得代序寫得很好,這本書呈現的就是毀滅的日常庸俗,因為太日常了,感受不到其破壞力,而同時又太庸俗,所有人都這麼做,並非一人改變就能扭轉什麼。結果我們就像書中的角色一樣,體認了自己的渺小,或努力或忘卻,同時又有更多屬於自己的世俗煩惱擺在眼前,因此就只能選擇自己能認同的方式去過活。然而這實在是各方面都很棒的一本小說,樸實卻不俗,實在是太喜歡了。

繼續閱讀

2011-10-03

賽德克.巴萊

彩虹橋一樣去衝了首日,現在就來配著原聲帶,寫寫我對這部片的一些感想。

先提缺點的部份,說真的和太陽旗相比,彩虹橋實在有些令人失望。糟糕的動畫已經沒有辦法替它辯護,而在很多人物以及事件刻劃,還有整體節奏等部份,都有太多可惜的地方。因為我很喜歡太陽旗,所以也期待彩虹橋能帶給我相同的感動,然而感動雖有,不足之處卻也多到超越了瑕不掩瑜的程度。

來說說片中的角色,在彩虹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應該是巴萬。在太陽旗結尾,巴萬領著其他孩子,參與了出草,但莫那也不只一次問過巴萬,他的獵場在哪裡。巴萬是個在日本統治時期出生的孩子,正接受日本政府施行的教育,對於出草、彩虹橋、祭祖靈的意義,究竟了解多少?巴萬想參與公學校出草的理由,不如說是單純的報復心理,因為受日本人欺負,所以要他們好看,像這樣的想法。一直到他們的母親和祖母為了節省糧食決定自盡時,這些紋了面的孩子才真正開始理解到戰鬥,以及作為戰士的意義。戰爭總是有浪漫的包裝,然而卻是殘酷且磨損心靈的,到後來巴萬只覺得好累好累,好想快點結束這一切,睡一個長長的覺,到家人所在的彩虹橋對面。而在同輩紛紛戰死後,巴萬更是以對世間毫無留戀的姿態,挺起機關槍往日軍衝去,因為他的確什麼也沒有了。

巴萬這個角色一直在孩子與成人中間擺蕩,他提醒著族人自己已經不是孩子了,不滿於被指派一些帶領與傳話的任務,在戰場上也表現得像個真正的戰士,甚至做到了其他大人做不到的事。但是當他顯露出脆弱一面時,你又真真切切感覺到為一個孩子的心疼。最後道澤人提巴萬的頭顱領賞的片段,完全呈現這個虛構角色想表達出的矛盾與掙扎,在族人眼中他有紋面,不是個孩子了,但在其他文化看來卻不然,那是一種根本性的差異,也是整個事件之所以發生的背景。

另外一個在彩虹橋刻劃成功的應該就是道澤頭目鐵木瓦歷斯了,雖然我覺得可以再更好一些。在族人意圖說服他參與反抗日本人一方時,他以小島是自己的朋友壓下族人不滿。他在戰爭中選擇的立場,有相當私人的因素,因為他和小島交好,與莫那魯道又素有積怨,因此帶領了族人投向與莫那魯道敵對的一方。而另一方面面臨於日本人的強大武力,他或許也認為這是比較有利的作法。直到他看見吊在林間的馬赫坡女性,才驚覺從一開始他們求的就不是一個戰爭的勝利,而是靈魂的歸處,自己究竟為了什麼而戰,在此時開始動搖。然而情勢已經騎虎難下,莫那魯道已放話要取他人頭,鐵木瓦歷斯不能就這樣收手不幹。

而溪邊一戰,我真的沒有想到導演會如此用力地描寫出鐵木對莫那魯道的執著,自年輕時結下的樑子,一直沒有奉還的屈辱,以及自己沒有達到的目標,全都集中在莫那魯道一人的身上。或許如果可以,鐵木瓦歷斯寧可殺死自己的是莫那魯道。

然而在整部彩虹橋,我覺得最為可惜的角色是小島源治。這應該是要一個有很多掙扎和轉折的角色,但是我覺得電影表現得並不好。在公學校事件發生後,電影並未描寫小島知道消息後的反應,這或許可以帶過,但是在增援到達時,長官提及為小島家人報仇的橋段,小島還是那種看不出情緒的模樣,沒有讓觀眾感受到他對賽德克人想法的轉變。在之後日軍採取以蕃制蕃手段時,小島看起來也像個聽命行事的,一直到片末字幕交代了甚至到事件結束後,小島都依然怨恨賽德克人到了不惜殺害他們無反抗之力的婦孺時,觀眾才驚覺小島其實是非常非常恨這些他曾試著去了解並親近的蕃人的。這樣的轉折沒有表達出來,真的太過可惜了。尤其在後半對於他曾視為朋友的鐵木瓦歷斯,小島到底是否還保有著友情,或是單純利用道澤人作為私慾報復的工具,這樣的掙扎如果能表現出來就好了。雖然角色眾多,也許沒辦法一一顧及,但是我真的認為小島這個角色花和鐵木,或者退萬步言和花岡一郎同樣的篇幅去點應該是不為過的。小島沒能深刻描寫,私以為真的是彩虹橋的一大敗筆。

在看完太陽旗時很多人期待花岡兄弟在下集的表現。個人認為雖然沒有我期待的那麼好,但是因為畢竟是以整個霧社事件,而非花岡兄弟為主題的電影,彩虹橋對兩人的交代還算可以接受。尤其花岡二郎對哥哥所說的「一刀切開你矛盾的肝腸吧,做個自由自在的遊魂,哪裡也別去了」,實在是充滿了無奈的美麗。自由自在的遊魂無論如何不會是個好下場,否則越過彩虹橋回到祖靈之家也不會被看得如此重要,但是擁有這樣矛盾的靈魂,死後就像生前一樣,找不到完全屬於自己的歸處。

彩虹橋裡莫那魯道的戲份反而不多,至少並不是個特別的亮點,但是從青年莫道的狂妄,到中年莫道那深思熟慮模樣的轉變,讓人感受到了這個角色的成長。我尤其喜歡彩虹橋一開始達多碎念著為什麼要放棄已經佔領的關口,與莫那同輩的族人說「和日本人打仗不能用日本人的方法,要用風的方法」,這是莫那這樣的賽德克人所熟悉的、適合山林的戰鬥方法,是他的子輩們漸漸陌生的方法。

然而整部彩虹橋,莫那雖然領著族人重創了日軍,但是越到後半就越可看出困獸之鬥的無力。從一開始他們就明白,這是一場不會贏的戰爭,之所以舉起刀是為了驕傲,為自己求得想要的結局。輸掉身體,但贏得靈魂。因此最後莫那說,想自盡就自盡,想投降的就投降,想繼續戰鬥的就跟著達多,他也要去安排自己的結局了。而他的屍體半腐爛半風化的情形,也呼應了賽德克族起源傳說裡,那半石半木的大樹。整部片看下來,他並不是一個真的那麼英雄的角色,他只是領著族人,為了自己的信仰做出反抗。他做不到扭轉命運,只能但求無愧回到祖靈之家。

彩虹橋雖然有很多很多的瑕疵,但同時也有不少使我感動的片段。最使我深刻的是馬赫坡的女人,對巴萬說他們要走了,巴萬一開始還不明所以地問她們要去哪兒,然而下個瞬間的沉默以及毅然的表情馬上使巴萬以及觀眾明白了。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的處理,用沉默表達了情緒。她們看起來那樣平靜堅強,在她們的孫子、兒子哭著撲向她們時又無限溫柔地彎下身給予撫慰,但依然不發一語地堅持她們的選擇。女性的角色在整個事件中是耐人尋味的,男人們所作的決定,她們沒有多說一句,卻默默地得出了自己的決定。因此歌曲這樣唱的,不要忘記成就男人榮耀的,是女人啊。

另外我也很喜歡達多靠著妹妹馬紅,說的「哥哥要死很容易,你們要活下去卻很困難」,活著比死亡需要更多的堅強,男性扮演的是奮勇赴死的勇氣,女性則是承擔忍辱存活的苦難。因此達多要馬紅多生孩子,讓孩子們再生孩子,不要斷了賽德克的血,即使他們已做好滅族的覺悟。

最後有一點導演刻意安排的,賽德克戰士精神與武士精神的呼應對比。最明顯之處在於瓦旦在村子中被道澤人包圍時,他在所有人,包括小島的注視之下,舉起蕃刀刺進腹部,而由道澤副頭目一刀砍下首級。整段鏡頭不斷塑造出小島注視瓦旦的感覺,因為瓦旦的死法,與日本武士切腹後由旁人砍下首級的方式太像太像了,小島或許感到詫異吧。但是事實上內涵是很不同的,或許皆有為了免於屈辱帶著驕傲自盡的精神,但和武士道的忠君敬主出發點依然有所不同。或許這是為什麼在總司令感嘆這個南方小島竟然有著日本消失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時,小島以否定的方式切入話題,因為他知道這是兩種有所差異的信仰,也或許是因為他並不願承認蕃人有這樣的情操。

在看彩虹橋時我不由得想起《帝國毀滅》這部德國片,不只是因為一開始日軍司令發飆那邊很有既視感,更是在戰況頹敗的情形下,各人用自己方式選擇結局的那種悲哀。在那樣的局面,母親會願意殺死孩子,丈夫會願意殺死妻子,而且你不由得承認這應該是個能採取的選擇。

整體而言,我覺得太陽旗是非常好的片,非常精緻的台詞鋪寫,用細微卻無處不在的手法點出族群間的矛盾,看完時覺得激動不已。彩虹橋則真的可惜了,本身就是不易掌控的多線並行,予人片段破碎之感,而重複之處亦多,節奏並沒有掌握得很好,其超越太陽旗之處應該在於巴萬等角色的描寫。對於結尾以字幕交代各人下場這點我其實沒有抱怨,因為這是歷史片常用的手法,在想擷取描寫的時間點敘述完之後,以傳記一般方式讓讀者知道角色的結尾,並無不妥之處。如果給人倉促之感,那其實是前面掌握得不夠好,沒有事件平息之感,才會讓人覺得「來不及說完」,而不是「故事已經說完了,在故事之後」的感覺。

對於整部賽德克.巴萊,我依然是持正面評價,因為導演的確試著去寫一件與這個島深切相關,卻總是被忽略的事件,並嘗試以非漢人本位的角度。必須說,這部片的賣作,不管背後有多少媒體的操作,但它的話題性的確讓更多人重新檢視曾在這個島上發生的事。而在嚷著何謂「台灣人」,「台灣精神」時,不要忘了這是一個自古以來文化駁雜的海島,主流壓迫非主流的事在歷史上不斷上演。它是一部無疑訴說台灣歷史的電影,但是裡面漢人只是配角,整部片更聽不到幾句閩南語,看這部片就像不斷在提醒人們台灣的多元本質,別急著用狹隘的定義來認定台灣人吧,別忘記在這個舞台上,有多少不同民族展演過。這是我對這部片,最打從心底感動的部份。

而電影另外的優點在於善於用幾個鏡頭帶出背後的衝突,以及寫得真的非常非常動人的台詞,我覺得導演或許有些耐心不足,但是卻能掌握到用細處打動觀眾的巧妙,比方說達多無法下手了結弟弟巴索的痛苦、比荷沙波幫助堂兄自殺時的不忍放手,著墨不多卻點出兩人間的感情,以及即便是勇士在面對親人將死依然會有的猶豫和不捨。

總之,近期實在有點想再看看這部片,或者至少再重看一次太陽旗。

繼續閱讀

2011-09-29

一個人撿到一隻貓

今天是咖啡館的日子。早上星巴巴,晚上猶豫了一個打工的時間最後踩著腳踏車來到路貓,經過幾間咖啡店,最後還是落腳路貓。

考慮的店有新開的Okey Dokey,以及剛踏出研究室時想起的5 Senses。然而Okey Dokey只開到11點,5 Senses一來不確定幾點關門,再來離宿舍太近今天有點不想過去,於是還是落腳了今天也很吵、不如說甚至比某些晚上還吵的路貓。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窩咖啡店成了閒適時光的代名詞。曾經我嫌咖啡店消費太高,但是現在卻覺得花一杯飲品的錢換幾個小時的悠哉很划算。雖然說我很少喝咖啡,因為咖啡有幾次讓我焦慮心悸的不良紀錄,於是幾乎能免則免了。

去過最多次的應該是校內的怡客咖啡,一方面因為地利之便,再來就是在這兒吃正餐比大多數咖啡店實惠一點。算是個很好坐的地方,店員服務態度可親,若說缺點就是網路太慢以及只營業到八點,但也比許多咖啡店早開,我喜歡他們的早餐。

再來我很喜歡宿舍旁邊的5 Senses,裝潢喜歡,音樂喜歡,飲料和三明治也喜歡,氣氛很好,平常是算安靜的店。只是這間店不太適合吃正餐,但真的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間咖啡店,可以舒緩心情。要說抱怨,應該只有常常被包去拍偶像聚或辦活動這一點。

然後跳到前門的Mr. Poison,很常和仰觀去的店,適合聚餐,溫馨精緻的小店,我很喜歡店裡的裝潢風格。店貓很可愛,店員非常有禮貌,可以坐一整個下午。只是偶爾有幾次去了發現被包場,只好另尋他處XD

再來波黑米亞也算是喜歡的店,只是餐點比較貴,平常不太會去。只是最近好像有點改變了,不知道還是不是以前那個波黑。波黑並不算安靜,尤其假日下午遇到聚餐人群,應該說有時很吵才對。

然後今天所坐的路貓,這次應該是第一次自己一個人來吧。從裝潢到服務都很有個性的一間店,店裡坐著的大概有一半是老闆認識的人吧XDD絕對不算安靜的店,無論是音樂還是店裡的人聲,有時還會在打電玩。不過咖啡加酒非常好喝,適合聊天的地方,坐起來也很輕鬆。不過今天點的檸檬草茶喝到後來有點令人頭痛,剛進門時的音樂也不是我的菜。

我想,或許咖啡店舒服的地方,就在於處於人群中但又保有自己的自由和閒適吧。是對我而言格外舒適的距離。

繼續閱讀

2011-09-09

賽德克.巴萊



今天和仰觀衝了早場去看,我個人覺得很棒,雖然我喜歡的原因可能超出了電影本身,有包含一些我對台灣電影產業的期許,可是以結論而言,我真的很感動。



從魏德聖開始籌拍這部片時,我是持觀望態度的。因為海角就我看來其實不能算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它很鬆散,不過我依然覺得海角是應該名留青史的,這點就稍後再談。

後來賽德克巴萊的預告片出現後,我就覺得這部片看定了。我是一個很在乎台詞的人(戲劇、小說、電影都是),要寫出感動人心的台詞其實不是那麼容易,而且還要能夠讓人再三咀嚼,看預告片時我覺得它做到了,事實上,光是預告片就幾乎使我流淚。

不管導演是否用了太華麗浪漫的方式去詮釋這個歷史,在看電影的當下,我真的被一句句精心安排的台詞給感動。

看戰鬥場面的時候,其實我默默有種導演很敢的感覺。尤其小孩子們削尖了竹枝對著老師時我覺得很駭然,這其實很牴觸潛規則,可是電影還是這樣拍了。

魏德聖的野心很大,他並不是想要讓所有看片的人「認同」賽德克族這次的出草,而是試著去描寫了,殺戮這件事對他們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意義。對他們而言,一個男人就是應該手染鮮血,以獵得的頭骨展示自己的勇氣。並不是因為還是小孩就被禁止殺戮,因為血祭正是成年的必要儀式,孩童不參與戰鬥是因為沒有能力,而不是不該如此。

我不知道電影的詮釋是否中肯,或者畢竟參雜了漢人導演的想像(這其實無可避免),可是他的確花了很多力氣著墨他想處理的身份認同問題。


這部片想處理的議題很大,我覺得以廣而言算是做得不錯,但是要求深可能還差一點,不過個人覺得這是取捨問題。有人說,族人跟日本人的衝突鋪陳太少,我倒不這麼想,摩擦並不是一直在吵架或打架,而是兩個族群對彼此的態度。日本山地警察在提到生番時那種輕蔑的口氣,還有馬赫坡小孩因帶著對他們而言時刻不離手的番刀,而被視為武裝,都可以看到文化差異造成的不理解以及殖民統治下的不對等位階。印象深刻的是當高官到了番社,負責的山地警察出來迎接時這麼說:「怎麼不早讓我知道呢,我可以叫番人跳舞歡迎啊。」這麼短的一句話,我卻覺得透露了很多訊息,不只是控制,還有對生番的態度。還有莫那魯道對山地警察說的那句:「你以為我不懂你們山地警察嗎?」,不也可以看出賽德克族人對日本警察的不信任?還有日本人洋洋得意他們文明化了番人、對番人警察的恥笑……事實上,我覺得摩擦在片中根本無處不在。

電影我覺得可惜的一個地方是,長得帥的人扮演的角色都比較正面,尤其日本人超明顯的XD 雖然這是在角色繁雜的情況下,讓觀眾易於分辨角色的方法之一就是了。

另外角色稍嫌平面這點也是,中年莫那魯道和賽德克族警察比較立體,但是其他人就是一個形象了。

電影結束之後我還是哭了好一會,因為,台灣現在有這樣的電影,我真的真的很高興也很感動。挺好片而不是挺國片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是有興趣的國片會比有興趣的美國片更讓我有進電影院的慾望。

因為我是期待著台灣的電影環境會越來越好,能夠出現各式各樣的片,滿足各種觀眾。爛片好片怪片都會出現,而不是一提到台灣的電影,所有人心裡就浮現一個刻板的想像。

我們提到美國電影,就想到好萊塢,可是美國人自己會知道美國電影不是只有好萊塢,甚至好萊塢電影也不表示就全是一個樣,同樣我們提到法國電影,就想到性跟愛情,可是法國人自己也會知道法國電影也是有各種題材。

那麼我們提到台灣電影時,應該也會知道它不是小品或枯燥的代名詞。

所以我覺得海角的確該在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它讓很多人看見了國片可以有多麼親切,裡面的苦是台灣人的苦,笑也是台灣人的笑,很多角色都像在你我身邊的人一樣貼近生活經驗。


反正就,這部片有興趣的真的可以衝一下,會不會失望我不敢打包票,

因為每個人期待都不同,但是它的確是國片前所未有的格局。

繼續閱讀

2011-09-04

特別服務



算是上映時沒看到的電影,不過今天看了有些不如預期,也不知道是我不夠專心還是沒慧根,總之看完沒有太多感想的一部片。


這部電影的主演是伊莎貝.雨蓓,上次看的《她媽媽的公主》也是由她領銜。這部片中她飾演一位高級妓女艾莉絲,客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決定各種裝扮和情境,而她也自詡為「專家」,利用性服務撫慰客人的心理,為他們安排「療程」。我覺得艾莉絲這個角色相當吸引人,她不但能依照客人的要求變身成各種年齡、個性的角色,更對自己的職業坦然不諱。

然而從事這門行業,有著各種危險性,配合客人的SM喜好只是小事,更糟的是遇到有暴力傾向的變態客人。朋友卻她靠行,別再單獨接客,但艾莉絲想要自由工作。艾莉絲漸漸開始覺得自己並不快樂,想尋求心理醫生的治療。此時她接待了一位職業即是心理醫師的客人,並對好友表示藉著這位客人付完買吊燈的錢,她就要洗手不幹。

這位心理醫師找上她並非只是想要一夜歡愉,他生活不如意,心中藏滿悲傷,因此也來尋求艾莉絲的治療。然而他們的療程進行得並不順利,或許癥結點正在於這位醫師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同時艾莉絲的心理治療也無法獲得進展,轉至其他醫師後,艾莉絲明確地表示自己想要換工作,卻苦於沒有力量。然而,在她的心理醫師看來,艾莉絲並不缺力量。

電影的最後,艾莉絲在醫師的幫助之下找到了新的工作,但是否真因此找到了快樂?而另一方面,心理醫師中斷了療程,但是艾莉絲的確幫助了他,由他送給艾莉絲的天使塑像可見其在心中猶如天使一般。而這塑像也被艾莉絲轉送給幫助她的醫師,同樣作為感謝的表示。

或許這部片顯示的是人們總需要尋求他人慰藉,以獲得力量的生活方式,片中的角色呈現了有趣的連結。但對我而言,這部片最大的亮點還是艾莉絲那堅強自信的模樣,雖然她心中也知道這個行業被大多數人瞧不起,但依然抬頭挺胸地過活,並幫助每個需要她的客人,而她也的確撫慰了許多人的心,成為許多人的支柱。



繼續閱讀

哭泣的沙皇



這部電影在第七屆台北電影節被選為最受觀眾喜愛的片子。如果沒有記錯,那一屆的台北電影節主題便是俄羅斯,而這部電影的確是非常親切好看,是相當不錯的歷史電影。


電影的原名意為「可憐、可憐的保羅」,故事聚焦在沙皇保羅一世身上,呈現出了這位沙皇的內心,以及其遭政變殺害的結局。

這部電影算是為保羅做了一點翻盤,世人對這位沙皇的印象是殘暴、愚昧、反覆且幼稚,亦有人認為其有精神上的疾病,但本片以一種充滿同情的眼光來詮釋保羅,呈現出其具有的浪漫改革理想,但卻沒有認清俄羅斯的國情以及政治現實,因此無法獲得改革成效。而保羅本身的身世便相當悲慘,他是赫赫有名的凱薩琳大帝之子,在長命且強勢的母親之下做了幾十年的王儲。另一方面,由於凱薩琳的風流名聲,許多人謠傳保羅根本不是凱薩琳丈夫的兒子。這些謠言顯然困擾著保羅,因為他數次強調自己的正統血緣,反觀凱薩琳本身倒是豪邁地對這些流言做出譏刺:「非王室血統的沙皇,保羅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這就是我喜歡凱薩琳的地方XDDD)

在母親的陰影下,保羅的個性較為懦弱,同時在意旁人的眼光,因為他長期以來是不受重視的。在繼任沙皇後,種種被認為異想天開的改革,以及他猶如孩童般吵著要自己的宮殿早日完成,還有保羅對普魯士文化的景仰、對拿破崙的反覆態度,都使貴族們越發輕視這位沙皇。

電影中採用最受保羅信任的帕廉將軍作為旁觀視角,保羅對帕廉推心置腹,當他向帕廉敘述自己理想中的俄羅斯時就猶如小孩那樣興奮。帕廉自始至終都是個冷靜的角色,彷彿戴著面具,表面上他效忠沙皇保羅,但是他也覺得保羅不適任沙皇。電影中有這麼一句台詞:「俄羅斯這輛馬車在發瘋的車伕駕駛下將會走向毀滅」,計畫推翻保羅的貴族基本上是以此作為政變理由,至於是否參雜貴族們的個人利益,電影是略而不談的。

而提到政變就不能不提保羅的兒子亞歷山大,在歷史上亞歷山大在政變到底扮演了怎麼樣的角色,有各方說法。電影採用的則是亞歷山大本身並無意推翻父親,也無意繼任沙皇,是在貴族們極力勸說,並保證不會危及保羅性命的前提下,亞歷山大才勉強同意發起政變。這是很漂白的詮釋方法,但是即使電影如此定位亞歷山大,我卻無法不認為他只不過是讓血沾上貴族們的手,自己坐享利益,因為以一個在宮廷中長大的王子而言,電影中的亞歷山大實在太過天真,而政變卻不殺死現任沙皇這種事,在有著弒君傳統的俄羅斯歷史中,更是一樁笑話,亞歷山大根本不可能不知道父親會因政變而死。

保羅和亞歷山大的關係是很耐人尋味的,保羅一直害怕、提防著這個比他受愛戴及信任的兒子,兒子政變殺掉父親繼任沙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更何況凱薩琳生前也曾有意要讓亞歷山大接任沙皇而非保羅。因此在電影中,可以看到保羅對亞歷山大的害怕,而亞歷山大也知道這點,知道保羅甚至考慮除掉他,因為同樣地父親殺掉威脅自己地位的兒子在歷史中同樣屢見不鮮。

在一旁觀看並幫助政變的帕廉,從電影中無法得知其心中想法,對於這樣天真但無能的沙皇,帕廉究竟是否有著同情?帕廉主導了政變,其實就等於直接背叛保羅,因為他是保羅最信任的貴族。而保羅這個角色,在電影多方呈現他性格的手法之下,相當具有人性,暴躁易怒是因為他想強調自己的主導權,同時又有軟弱得像想尋求溫情的孩童的一面。但無論如何,保羅也許是個不壞的人,卻不能成為一個好沙皇,因此他必須死於政變,這就是保羅「可憐」之處。這個片名出自電影中,保羅敘述其夢見了彼得大帝,對方充滿同情地喚他「可憐、可憐的保羅」。彼得大帝是所有俄國沙皇的景仰對象,但保羅天生無法達到目標,被擺放在不適合他的沙皇位置上,因而註定有悲慘的結局。

但另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於繼任的亞歷山大一世,帕廉在鼓吹其政變時表明了希望亞歷山大能帶領俄國走向君主釋憲,改變保羅的專制統治局面。在亞歷山大登基前,所有人都期待他給俄羅斯一部憲法,因為當時亞歷山大親近的貴族、友人,都是屬於立憲派。然而電影結尾亞歷山大登基時,卻說了他不會改變父親的統治方式,也因此在一旁觀禮的帕廉憤而拂袖而去。在歷史上,亞歷山大也的確出乎他人期待地繼續實行了專制統治,甚至越到晚年越可見其對權力的貪戀。之後繼任的沙皇也無人有心改革,使得貴族和人民對於皇帝自發改革這件事漸漸不抱期待,俄羅斯帝國的專制直到革命才結束,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回歸電影本身,這是一部講求考據以及重新詮釋沙皇保羅的歷史電影,拍得相當流暢好看,是非常平易近人的電影。如果對那段的歷史稍有了解可以看到更細節的地方,不過即使沒有相關背景依然能夠享受這部電影。保羅、帕廉、亞歷山大三個角色都經過細心的設計,觀眾可以在看電影時感受到人在宮廷的爾虞我詐以及身不由己。同時美麗的宮廷場景,也是看這部片的一大享受。

繼續閱讀

2011-09-02

明日的記憶



跟仰觀借DVD那麼久,總算看啦~~!!!

老實說從電影一開始我就載心理吶喊:「喜歡渡邊謙的一定要看啊啊!!!」因為這部片裡,他實在是太可愛了……雖然是會讓人有些難過的電影,但也挺溫馨的。


電影的主題是阿茲海默症,渡邊謙飾演一位年約50的公司部長,細膩描寫了其從出現徵兆到不得不離職在家休養,甚至病情逐漸惡化的過程。劇情本身算是平實溫馨,而演員的演技絕對是這部片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我覺得佐伯這個角色刻劃得不錯,從一開始在公司裡的鏡頭,就很精確地表現出了他是個專注於工作又深得部下信任的部長,但藉由妻子的口,又知道佐伯為了工作其實對家庭是有些無暇照顧的。

我喜歡這部片的地方在於它站在病人的角度,描寫了被告知疾病時的抗拒、病徵影響生活的痛苦、對自尊心的打擊,以及久病帶給家人以及病人自身的壓力。這部片其實沒有我想像中的讓人難過,或許是因為佐伯身邊的人都是如此溫暖地給他鼓勵,尤其是他的妻子,即使在佐伯一氣之下動粗後依然安慰他這不是他的錯,而是他的病讓他這樣的。但也正因妻子是這樣無限溫柔地包容他,在佐伯連她都忘記時更是令人難過。

我覺得佐伯的妻子實在是太堅強勇敢的人物,那樣悉心照顧著會忘卻一切的丈夫。屋子裡充滿了紙條,每天為丈夫寫今日預定,在佐伯難過時還要打起精神安慰他,這實在是很難做到的。佐伯即使失去了記憶,卻還是有著大家對他的愛,那張貼滿照片的小板子便是證明。這部片處處充滿著日本電影常有的那種溫馨感,令人感動。


繼續閱讀

軍犬



這個禮拜所看的小說。在我看來是一本很特別的書,裡面描寫的世界離我很遠,可是慾望和情感卻很近。雖然在讀到後半時,偶爾會挑剔裡面所寫的對白以及部份劇情安排,但瑕不掩瑜,依然是本很棒的小說。


這是一本BDSM小說,主角為職業軍人阿忠,接受了名為dt的男子調教自己為軍犬,在dt離去後繼續探索自己的BDSM生活,但是回歸為軍犬以及成為稱職狗主這兩個選擇一直在他眼前,他必須決定,狗主或狗奴,何者才是自己想要的結局。

作者寫了兩個結局,分別描寫兩個不同的選擇。應該可以說,這兩個結局都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只是形式不同。

一開始讀這本書時我實在欲罷不能,它沒有華麗、裝飾的文字,卻那樣直指慾望核心。而dt訓練狗的方式,以及阿忠如何在dt一手調教下成為出色的犬,這樣的描寫猶如黑夜中的絢爛光芒,異色又美麗。犬與dt的情感、阿忠與dt的情感,這兩者彷彿完全不同卻又彷彿相互混合。在阿忠成為軍犬後,那精確出色的描寫,讓人簡直分不清現在讀的是人抑或犬的故事。dt說了,成為軍犬時,沒有資格使用「我」這個自稱,事實上,當軍犬是軍犬時,牠是不說話的--你何時看過狗說話呢,而當軍犬出現時,小說的人稱、描寫也全都轉換,即使不時出現「人形犬」一詞,你依然覺得自己看見的是條犬而不是人。

小說裡出現不只dt一個狗主,dt的朋友、阿忠的女友、以及阿忠自己,都以他們的方式調教狗奴,手法各異,狗在他們心中的位置也略有不同。就連承襲了dt訓犬手法的阿忠,也依然有和dt不同的地方,只是他一樣出色。在犬主的結局裡,阿忠走在dt走過的路上,但這樣的選擇某些方面也是dt對阿忠的「調教」。

這兩個結局,我個人比較喜歡犬主的結局,或許是因為看似多采多姿吧,在這個結局中阿忠有自己的犬、同樣飼有犬與奴的女友,並且成為BDSM圈中活躍的人物。但是軍犬的結局即使阿忠只剩下dt了,卻依然幸福,因為對犬而言唯有在主人生邊是安心而快樂的。而在軍犬結局中,那個桃花源般的BDSM村子,像是BDSM人都嚮往的樂土。

這本書讓我感動的是阿忠與dt的情感,那是存在於主和犬之間的依賴,無法以愛情等普通的字眼定義之。dt對待軍犬的方式,以及軍犬對dt的情感,讓人不得不承認,他們就像神話,如此契合。兩個結局都很值得回味,人這樣複雜的動物,所求究竟為何,看完這本書後可以更細細思考一下。


繼續閱讀

2011-09-01

鏡子



導演:塔科夫斯基

這部片和這個導演以我的能力都是沒有辦法分析的,所以就當作淺薄的介紹和心得感想吧。


塔科夫斯基是俄國非常知名的導演,其成就在於電影的藝術價值。他的電影通常美麗而難懂,並且緩慢、片長很長,並不親近一般觀眾。可是他的地位在藝術電影上,實在是不可抹滅,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著接觸他的作品,會對「電影應該是怎麼樣的東西」有全新的感受。

回歸《鏡子》這部電影,在拍這部片前,塔科夫斯基就以《安德烈.盧布略夫》一片獲得極高的成就,但事實證明導演的野心將他不斷推向新的高峰,《鏡子》與之後的《潛行者》,都獲得超越《安德.盧布略夫》的評價。而《鏡子》述說的主題是導演的母親,是塔科夫斯基對其母親表達心中情感的作品,我在看完這部片之後,深深覺得導演是為了自己而拍這部片的,他想訴說心中的母親形象,以及自己難以啟齒的依戀。

這部電影沒有依照線性的時間順序安排場景,而是猶如回憶一般,由無數破碎但又相連的片段組合而成。我覺得這正貼近人們在回想相關事物時的感受,回憶不會照先後順序來,而是沒有邏輯可言地被各種事物觸發。另外塔科夫斯基擅長的「詩一般的電影」在這部片中表露無遺,不只是電影中會穿插著其父親所作的詩歌,整個畫面與敘事方式也都如詩一般優美。同時,在電影中夢境、想像與現實沒有明確的分野,時間也被錯置,比方說最後一幕年老的母親與年幼的塔科夫斯基同時出現、剛相識的父親與母親亦在同個場景。

《鏡子》也沒有明確劇情,但我們能從這部片看出他和母親的關係,他藉由描寫母親在父親離家後所忍受的悲傷、孤獨以及獨撐經濟、扶養孩子的辛苦,表現出他自身對母親的憐惜。然而即便塔科夫斯基深愛母親,他卻和母親有著距離感,象徵性的表現猶如沒鎖上卻推不開的門,具體則是他在長大後和母親無間斷的爭吵。而同時,他娶了一個和母親相像的女子為妻,卻又像父親一樣離她而去,導演使用了同一演員來飾演母親與妻子,也用同一演員飾演年幼的自己與兒子,正是強調了這種重複感。

而塔科夫斯基的電影也往往在非常小的細節去埋下線索,諸如各種巧合與象徵。去探究固然有進一步了解電影的可能,但我也覺得看《鏡子》若能得到一種感覺便已相當足夠。我是喜歡這部片的,雖然不能完全懂得,導演用詩般的影像重現了他心中的母親,與童年時代的回憶。想要認識塔科夫斯基,這部片實在是必看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