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1

鏡子



導演:塔科夫斯基

這部片和這個導演以我的能力都是沒有辦法分析的,所以就當作淺薄的介紹和心得感想吧。


塔科夫斯基是俄國非常知名的導演,其成就在於電影的藝術價值。他的電影通常美麗而難懂,並且緩慢、片長很長,並不親近一般觀眾。可是他的地位在藝術電影上,實在是不可抹滅,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著接觸他的作品,會對「電影應該是怎麼樣的東西」有全新的感受。

回歸《鏡子》這部電影,在拍這部片前,塔科夫斯基就以《安德烈.盧布略夫》一片獲得極高的成就,但事實證明導演的野心將他不斷推向新的高峰,《鏡子》與之後的《潛行者》,都獲得超越《安德.盧布略夫》的評價。而《鏡子》述說的主題是導演的母親,是塔科夫斯基對其母親表達心中情感的作品,我在看完這部片之後,深深覺得導演是為了自己而拍這部片的,他想訴說心中的母親形象,以及自己難以啟齒的依戀。

這部電影沒有依照線性的時間順序安排場景,而是猶如回憶一般,由無數破碎但又相連的片段組合而成。我覺得這正貼近人們在回想相關事物時的感受,回憶不會照先後順序來,而是沒有邏輯可言地被各種事物觸發。另外塔科夫斯基擅長的「詩一般的電影」在這部片中表露無遺,不只是電影中會穿插著其父親所作的詩歌,整個畫面與敘事方式也都如詩一般優美。同時,在電影中夢境、想像與現實沒有明確的分野,時間也被錯置,比方說最後一幕年老的母親與年幼的塔科夫斯基同時出現、剛相識的父親與母親亦在同個場景。

《鏡子》也沒有明確劇情,但我們能從這部片看出他和母親的關係,他藉由描寫母親在父親離家後所忍受的悲傷、孤獨以及獨撐經濟、扶養孩子的辛苦,表現出他自身對母親的憐惜。然而即便塔科夫斯基深愛母親,他卻和母親有著距離感,象徵性的表現猶如沒鎖上卻推不開的門,具體則是他在長大後和母親無間斷的爭吵。而同時,他娶了一個和母親相像的女子為妻,卻又像父親一樣離她而去,導演使用了同一演員來飾演母親與妻子,也用同一演員飾演年幼的自己與兒子,正是強調了這種重複感。

而塔科夫斯基的電影也往往在非常小的細節去埋下線索,諸如各種巧合與象徵。去探究固然有進一步了解電影的可能,但我也覺得看《鏡子》若能得到一種感覺便已相當足夠。我是喜歡這部片的,雖然不能完全懂得,導演用詩般的影像重現了他心中的母親,與童年時代的回憶。想要認識塔科夫斯基,這部片實在是必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